小雨

[宋代]:杨万里

雨来细细复疏疏,纵不能多不肯无。

似妒诗人山入眼,千峰故隔一帘珠。

抒情  

小雨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细细的,疏疏的,雨儿飘飘洒洒;你下又下不大,停又不肯停下。

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?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,遮住那千峰万崖。

注释

疏疏:稀稀的样子。

“千峰”句: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,似有似无。

小雨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约作于宋孝宗乾道(1067-1068年)年间,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247-248

小雨鉴赏

  生活中小事,自然界景物,到了杨万里的笔下,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。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,他的诗中,写山水的很多;他又特别喜欢雨景,所以写雨的也不少。这些诗,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,令人百读不厌。这首绝句写小雨。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,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,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。

  诗前两句刻画小雨,说丝丝细雨,稀稀拉拉地下着,既下不大,又不肯停下。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,非常传神,与他的《雨作抵暮复晴》中“细雨如尘复如烟”句一样,描绘得很细,但有程度上的不同,这里写的是小雨,不是毛毛雨,所以不如尘似烟,而是“细细”与“疏疏”。第二句从雨量上写,不能多又不肯无,那便是小雨。

  即使是小雨,下久了,在屋上、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,滴落下来。三、四句便写这一情况。杨万里在《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》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雨景,诗说:“雨入秋空细复轻,松梢积得太多生。忽然落点拳来大,偏作行人滴伞声。”对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。这首《小雨》诗,换用拟人手法,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,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,有意从屋檐上滴下,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,把那千峰给遮挡。“珠帘”二字很确切,因为雨不大,尚是一点点下滴,如成串的珍珠;如果是大雨,流下的就是水线、水柱,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。说雨妒,诗人是在调侃,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。因了雨的妒,挂上了珠帘,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。因为是稀疏的珠帘,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,增加了迷濛,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。清代蒋士铨《题王石谷画册》中有“不写晴山写雨山,似呵明镜照烟鬟”句,说出了雨中青山的韵味。杨万里眼前的山,正带有这样的韵味,也正是杨万里追求的意境,他在《秋雨叹》中也这样写道:“横看东山三十里,真珠帘外翠屏风。”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,充满了喜悦。

  诗仿佛不经思考,脱口而出,正如他在《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》诗所说,“老夫不是寻诗句,诗句自来寻老夫”。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,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。

杨万里简介

唐代·杨万里的简介

杨万里

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,男,汉族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南宋杰出诗人,与尤袤、范成大、陆游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、“南宋四大家”。

...〔 ► 杨万里的诗(4083篇)

猜你喜欢

暮春张考功助甫邀游韦氏园时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五

明代黎民表

林壑晚逾胜,风尘远暂忘。物情嫌肮脏,吾意在耕桑。

败叶虫行篆,浓花密占房。浮生堪浊酒,穷远任苍苍。

送友人之官

明代王汝玉

春山春树绿,相送去何之。拜命辞朝日,分符出守时。

花连渚宫暗,潮溯楚江迟。鼎郡彫零久,疲氓藉设施。

颂一百则

释重顯

要平不平,大巧若拙。

若指或掌,倚天照雪。

有感

清代翁心存

人子朝暮出,倚闾尚徬徨。千里与万里,极目何能望。

啮指忽心动,引领祇内伤。伊余髫龀时,随侍于朐阳。

寄远曲二首 其一

明代宗臣

秦塞君校笔,章台妾倚栏。雁书何寂寞,龙剑有艰难。

烽燧春华暮,琵琶晓泪寒。自知容色落,不忍对花看。

赠浙西雇推官

唐代徐铉

盛府宾寮八十余,闭门高卧兴无如。

梁王苑里相逢早,涧浦城中得信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