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汳字的解释
汳

拼音 biàn 注音ㄅ一ㄢˋ
部首氵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
五笔IRCY 五行 统一码6C73
笔顺丶丶一ノノフ丶
名称点、点、提、撇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biàn(ㄅ一ㄢˋ)

⒈  古河名,又称汴水,在中国今河南省。

统一码

汳字UNICODE编码U+6C73,10进制: 27763,UTF-32: 00006C73,UTF-8: E6 B1 B3。

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
※ 汳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汳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biàn

〈名〉

古水名。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游,“汳”名遂废,通称汴水 [Bian River]

汳,水。受陈留浚仪阴沟,…,东入於 泗,从水反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康熙字典

汳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皮變切《正韻》毗面切,?音卞。水名。水受陳留浚儀隂溝,至蒙爲雝水,東入於泗。《水經》汳水,出隂溝,逕浚儀縣北。

東至梁郡蒙縣,爲濉水。餘波入睢陽城中。《酈道元注》隂溝卽蒗蕩渠也,亦言汳,受旃然水。

云:丹泌亂流,於武德絕河,南入滎陽合汳,故汳兼丹水之稱。汳水東逕陳留,又東逕梁國睢陽縣,又東逕貫城。城在蒙縣西北。汳水自蒙縣南出,今無水。惟睢陽城南側有小水,南流入雎城。亦作汴。《後漢·明帝紀》遣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,自滎陽至於千乗海口。《註》汴渠卽蒗蕩渠也。《宋曾鞏曰》昔禹於滎澤下分大河爲隂溝,出之淮泗,至浚儀西北,復分二渠。其後或曰鴻溝,或曰浪宕渠,或曰浚儀渠,或曰石門渠。石門渠東合濟水,與河渠東注,至於敖山之北而兼汴水,又東至滎陽之北,而旃然之水東流入汴。滎陽之西有廣武二城,汴水自二城閒小㵎中東流而出,濟水至此乃絕。桓溫將通之而不果者,晉大和之中也。劉裕浚之,始有湍流奔注。以漕運者,義熙之間也。皇甫誼發河南丁夫百萬開之,起滎陽入淮,千有餘里。更名之曰通濟渠者,隋大業之初也,後世因其利焉。《一綂志》汴水源出開封府滎陽縣大周山,合京、索、須、鄭四水,東南至中牟縣,北入於黃河。

《廣韻》芳萬切《集韻》孚萬切,?音㤆。義同。《集韻》或作汴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汳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
水。受陳畱浚儀陰溝,至蒙爲雝水,東入于泗。从水反聲。皮變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作汴,非是。

说文解字注

(汳)汳水。受陳畱浚儀陰溝。至蒙爲雝水。東入於泗。雝當作獲。字之誤也。陳畱郡浚儀、二志同。晉地道記云。衛之儀邑。蘇林曰故大梁城。梁惠王始都此。今河南開封府祥符縣縣城西北浚儀廢縣是也。蒙、二志皆屬梁國。春秋左傳宋有蒙門、蒙澤。今河南歸德府治商邱縣府東北四十里有蒙城是也。前志河南郡熒陽下曰。卞水、在西南梁國。蒙下曰。獲水、首受甾獲渠。東北至彭城入泗。水經曰。汳水、出陰溝於浚儀縣北。又東至梁郡蒙縣爲獲水。餘波南入睢陽城中。獲水、出汳水於梁郡蒙縣北。又東過蕭縣南。睢水北流注之。又東至彭城縣北。東入於泗。按水經至蒙爲獲水。許書當同。不當云爲雝水也。下文灉篆下云。河灉水也。用爾雅河出爲灉語。然則自河出卽爲灉。非自河出爲汳、旣而爲灉也。且許言汳受陰溝、則非受河矣。曰陰溝。曰浪湯渠。曰汳水、獲水、許能言其分合。今當河流絫徙之後、不可得而言。方輿紀要曰。汳水、或謂卽禹貢之雝水。春秋之邲水。秦漢之鴻溝。上與河?通。下與泗淮通。隋以前自歸德府至蕭縣、碭山縣閒入泗。隋以後則自歸德至泗州兩城閒入淮。宋時東南之漕、大都由汴以達畿邑。故汴河之經理爲詳。自後則湮廢矣。禹貢錐指曰。元至元中。河徙出陽武縣南。奪濄入淮。而新鄉之流遂絶。及泰定元年。改從汴渠。至徐州城東北。合泗以入淮。卽今河所行是也。然則今之大河、開封而下徐州而上皆故汴也。从水。反聲。皮變切。十四部。漢志作卞。後漢書作汴。按卞者、弁之?變也。變汳爲汴、未知起於何代。恐是魏晉都雒陽、惡其從反而改之。舊音切芳萬。今則併其音改之也。

  • 汳的词语
  • 汳的成语